“1拖N+區塊鏈”模式助推審計全覆蓋湘潭市審計局此舉為全國首創,女生河邊群毆女同學
來源: 營口新聞網 編輯:本站 時間:2019-10-09
“以資金流查詢數據流,用數據流佐證資金流,通過兩者之間的反復比對分析,為審計找到正確的方向。”2月15日,在中國審計學官方微信上,湘潭市審計局在去年醫保基金審計過程中首次嘗試的“1拖N+區塊鏈”模式引起了審計界的關注,被給予高度評價。
何為“1拖N+區塊鏈”模式?市審計局負責人表示,這是將經濟學的“區塊鏈”概念與審計學的“大數據”運營模式相融合的產物,具體包括“1拖N”模式立項、“區塊鏈”模式運營、“全鏈條”模式產出3個方面的探索,是一種全新的審計模式和手段。這在全國尚屬首創。市審計局經過長時期的摸索和論證,將這種審計模式首次運用在了2018年全市醫保醫院審計過程中,取得了相比傳統審計模式更高的效率和效益產出。
以2018年醫保醫院基金審計為例,“1拖N”,即以市醫保基金大數據審計為“1”,是主項目;以醫保基金管理部門、資金流經的醫院、醫療機構等為“拖帶項目”,由主項目與N個“拖帶項目”組成項目集群,進行立項審計。由此,在湘潭市這一區域內,形成了橫向覆蓋醫保、醫院、醫療機構的審計板塊,縱向覆蓋市本級、縣市區、鄉鎮的審計鏈條,并聯點成線,聯線成面,聯面成系統,共同構筑起“區塊鏈”的審計項目庫。
在具體審計運營中,采用“區塊鏈”模式,以醫保基金大數據審計項目為主中心(主審計組),醫保部門、醫院各自構建審計次中心(次審計組),通過資金流、數據流相互貫通。一方面,主中心與次中心、次中心與次中心之間通過資金流、數據流實現共聯共享共促,達到系統的統一性;另一方面,各次中心設獨立審計組,根據各自審計目的和方案,進行更全面的拓展和挖掘,為被審計單位出具個性化的審計報告,實現“全鏈條”的產出效應。
市審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種“區塊鏈”運營模式最主要特征是共聯共通、共補共促、共享共贏。如在醫保醫院基金審計過程中,在主項目中心(市審計局),組建起市本級范圍內醫保、醫院、醫療(藥)單位等相關聯的數據中心,以市醫保系統數據為宏觀主導,以三甲、二甲醫院HIS系統等業務數據為輔,以17家協議醫療機構住院、門診、藥品等微觀數據為佐,讓多種數據信息實現共聯共通。審計過程中,主中心將方案、數據、標準表、分析模型等,以數據流形式共享到各次中心,在主中心與次中心、次中心與次中心之間開展多維分析比對,互相印證分析結果。如發現問題疑點,則由平臺送往主中心再與各次中心分享分析,如此動態循環往復,提升大數據審計的精準度和效率效果,實現全審計業務鏈條的共享共贏。
另外,相比傳統大數據審計模式,以往只能出具一個審計報告,不能為各預算單位出具獨立審計報告,而現在可以通過醫保、醫療(藥)數據的綜合分析,將專項資金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有效融合,既揭示共性化問題,又結合各項目的側重點開展個性分析,出具獨立審計報告,大大擴展了數字化審計平臺的分析功能。此外,這種模式還能有效解決大數據審計項目與經責審項目集群立項、融合實施的問題,為“一群多審、一審多果、一果多用”提供了現實基礎。
實踐證明,大數據審計“1拖N+區塊鏈”模式的運用,在堵塞漏洞、改進工作、促進管理、完善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效果。如相關部門立審立改,追回醫保基金5000多萬元;建立了大數據平臺監測體系,在信息系統中建立錯誤主動提醒、流程兩審糾正制度;啟用“指靜脈”人員身份識別系統,杜絕騙取套取醫保基金行為等。通過一系列措施,2018年下半年市本級住院總費用同比下降4.11%;住院人次同比下降了4.81%;統籌支付同比下降了4.49%;全年手機遠程查房2222次,不在床74人次,合計拒付1.86萬元。 |